三次印巴冲突,都没有解决克什米尔问题?印度的野心不止这些
印度和巴基斯坦,连同现在的孟加拉国和缅甸,曾经都是英属印度的一部分。1947年,随着印巴分治,这俩国家划清了界线。
缅甸和孟加拉国的情况也挺有意思。其实,缅甸在过去也是英属印度的一部分,但在1937年,英国决定把缅甸分离出来,设为直辖省。这样一来,缅甸和英属印度的地位就平起平坐了。这也为1948年缅甸的独立铺平了路,要不然印度可不会轻易放过这么一块地。
孟加拉国的历史也是个故事。印巴分治后,孟加拉国原本是巴基斯坦的一部分。那时候,这里的人民大多数信仰和巴基斯坦人一致,分治就是按信仰来分地的。不过到了1971年,经过第三次印巴战争,经过印度的援助,巴基斯坦的这块飞地——孟加拉国终于宣布独立了!
英属印度一分为四,其实形成了四个国家。独立的时间各有不同。印巴在分家的时候,领土问题处理得不太妥,导致如今依旧会有一些冲突和摩擦。
1947年,印巴一分为二,印度和巴基斯坦顺势成立。那会儿分割是根据宗教来做的,虽然看似简单粗暴,效果也挺明显,但隐患可不小。
不少地方的老百姓,宗教信仰五花八门,大家挤在一起,根本没法简单地按某一方来分。再说锡克人,他们的信仰特别独特,人数也不少,结果在建国时却被排除在外,只能选择向某一方投降。
克什米尔地区目前的人口超过1000万,面积大约在17.3万平方公里,可以说是个不小的地方。想想波罗的海三国加起来的面积,也就差不多这个数。
克什米尔的状况就像是迷你的印巴分治,内部有着截然不同的观点,部分人想要并入印度,而另一些则希望归向巴基斯坦。
显而易见,印巴两国都认为,谁先在这块地方占据优势,谁就能掌控这里。因此,两国同时派兵进驻,最终导致了第一次印巴战争的爆发。
战争从1947年持续到1949年,最后在联合国的调解下,印巴才勉强达成停火协议。双方在停火线的两侧,各自建立了自己的统治机构。
印度控制了克什米尔的三分之五的领土,和四分之三的人口。说实话,作为英属印度的继承者,印度的实力的确稍显强劲。
这条停火线可不是两国真正的边界,因此围绕着它的摩擦可就多了。印巴问题的根源,实际上就是克什米尔地区的分界不够明确。
关于克什米尔,印巴双方在1947年到1949年打了一场仗,最终印度小胜,掌控了大部分的克什米尔地区和人口。
这事儿绝对没有那么简单啊,1965年,在印度控制的地方,出现了一些反对印方统治的武装分子。他们准备用武力逼迫印度,把自己和土地都拱手送给巴基斯坦。
说到这些背后的人,大家心里大概都能想得到吧。印度那边下了狠手,毫不留情地把他们给打压下去。这些武装人员只好退到停火线附近,巴基斯坦也赶紧派军队去支援,顺便占领了500平方公里的印控区域。
印度可真是火大了,直接派兵反击,巴基斯坦军队一路撤退,退到了亚克尔运河边。就在那边,双方开始了激烈对抗,打得不可开交,结果还是没能分出个高下。
到了1966年,在联合国的调解下,双方同意重新撤回到第二次印巴战争爆发前的停火线附近。说白了,这场战争就等于白打了一场。
那时候,巴基斯坦内部的统治确实问题不少。西巴地区的人,掌握了大多数资源和关键职位,而东巴地区的人,普遍都没有什么权力和地位。
双边之间隔着个印度,矛盾本来就不小,偏偏西巴这边还不太重视这些问题。结果,恰好给了印度可乘之机。
早在1966年第二次印巴战争后,东巴那边就开始喊着要自治了。谁在暗中撑腰,这大家心里都明白。到了1970年,巴基斯坦的内部选举时,西巴显然对东巴进行了压制,这让东巴人民更是下定了决心要独立。
1971年,东巴的人民首次提出了孟加拉国的主张,结果被巴基斯坦当局狠狠镇压。这下真是引发了大规模的动荡,在印度的支持下,很多孟加拉人选择了逃往印度,因为那边还有一个西孟加拉邦。
在这场战争中,印度的策略是东攻西守,充分利用了东巴的弱势和不稳定。这一仗,印度可真是赢得了漂亮。他们不仅帮孟加拉国成功独立,还在西线顺手夺下了巴基斯坦大约3600平方公里的土地。
巴基斯坦只能默默吞下这个亏,毕竟实力对比上,他们打不过印度。而且,内部的统治不均匀,正是东巴独立的主要原因。
其实,巴基斯坦自成立以来,日子一直都不太好过。他们总是担心印度随时可能会来“吞并”自己,所以在这段时间里,基本上都是以军事发展的工作为重,经济的提升则相对次要。
这样一来,巴基斯坦的老百姓日子就显得有些吃力了。2024年,巴基斯坦的GDP大概在3500亿美元左右,而印度的则是它的11倍多。
不论是从人口、经济、国土还是军事实力来看,印度都远远超过巴基斯坦。因此,不用再提那句“扶不起的‘巴铁’”,巴基斯坦当务之急就是生存下去,因为他们心知肚明印度的目标。
印度作为英属印度的正统继承者,始终渴望实现英属印度的统一。克什米尔不过是印度展开统一战争的一个契机罢了。一旦时机成熟,印度绝对会以克什米尔为借口,展开对英属印度的统一行动。
这就像现在热议的俄乌冲突,虽然起因是克里米亚,但实际上,俄罗斯的野心可不止在这儿。紧接着乌东的四个州就被占领,足以说明,作为苏联的继承者,俄罗斯心里也想着把那些加盟国统一起来。
被殖民的人,理论上对殖民者应该是恨得要死的。毕竟殖民者在他们的土地上,没干啥好事,原住民的地位几乎就跟二等公民差不多。在殖民者面前,这些原住民受到的不公正待遇,就好像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。
英国曾经是全球最强大的殖民大国,拥有超过3000万平方公里的殖民地。然而,现如今,真正对英国的殖民统治怀有仇恨的地方,貌似是寥寥无几。这是怎么回事呢?
其实,殖民地之所以难以对英国抱有仇恨,主要是因为他们眼前面临着不易解决的难题,而这些问题恰恰是英国殖民者离开前所埋下的隐患。
印巴分治就是个很经典的例子,要是没有这个分治方案,英属印度这块地方说不定能统一成一个国家。但正因为有了这个方案,印巴之间的矛盾就显现出来了。谁家土地和人口多分一点,另一家就难受了。
巴勒斯坦那边情况也差不多,一战结束后被英国殖民。可英国在统治期间,把巴勒斯坦一分为二,一部分变成了如今的约旦,另一部分就是现今的巴勒斯坦地区。而且,英国还把大量犹太人移民到现在的巴勒斯坦,结果引发了巴以冲突,这事儿到现在都没停过。
其实,也门的情况也是这样的。英国曾经在那儿殖民,甚至把也门分成了南北两个部分。结果,英国一走,那南北之间的战争就一直没停过,真的是闹心啊!
大家都忙着应付眼前的矛盾,毕竟那真的是关乎切身利益。谁还有闲工夫去找殖民者的麻烦呢?
